V体育-贝尔恩利主场奋力一搏,被逆转遗憾失利
请输入标题 bcdef
一年前的一桩命案,最近却因为一份司法判决,连续数天在朋友圈刷屏,案件的来龙去脉,相信大家都已经熟悉,本文不在赘述贝尔恩利主场奋力一搏,被逆转遗憾失利;而对于引起的法律与道德的拷问,我们也非刑事法律专业人士,没有能力从专业的角度对此判决进行战术以及战略的分析。那么,本文就从财富管理的角度,对本案进行一定的思考,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参考贝尔恩利主场奋力一搏,被逆转遗憾失利!
请输入标题 abcdefg
有人说,这个悲剧的根源在于高利贷,如果当初于母不借这个高利贷,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来催债,于欢也就不会持刀杀人,那么这个“辱母杀人案”就完全可以避免。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,但不全对,有道理在于其说出了表象的因果关系,不对之处在于并没有指出问题的本质。
想起了一个台湾的案例。
郭正利——图片摘自百度百科
郭正利,曾经的他,是台北喜来登酒店的门童,从底层的服务生到年营销额超过50亿的老板,再到坐拥40亿的高富帅,他用了17年的时光;随后的8年,从迎娶日本白富美到投资失利而破产,再到路边摆摊的小老头,以致最后,娇妻离去,胞弟跳楼……,从天堂到地狱,八年间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。并最终敌不过病痛的折磨,于2016年11月往生极乐。
一个在大陆,一个在台湾,一个是因借高利贷无力偿还,一个是因投资决策失败而走向破产,看似两个不同的案例,却有着类似的过程和相似的结局----曾经富有,却因经商挫折而导致家破!
除了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之外,我们也能时常从电视剧、电影里面看到类似的桥段----某企业家因为经商失败,导致功败垂成,以致一家老小从此过生清贫的生活,甚至于妻离子散,家破人亡。
事业的成败,必然会引起家庭生活起伏吗?其实,只要我们能够提前做好规划,是完全可以规避这样的悲剧。
第一个需要做的就是要提前做好资产的隔离。我们永远无法预测未来,尤其是对于企业家来说,尤其如此,商场如战场,何时、何处会发生何种风险,这些风险会导致何种后果,绝大部分都难以预料。我们能够做的,就是提前将部分资产以合法的形式,保护起来,让它们不受后续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。倘若企业持续有非常好的盈利,则家庭生活能够更上层楼,即使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甚至导致破产,家庭生活也不至于大起大落。
举一反三,即使是非企业主的普通大众,由于出现负债或者破产的概率极低,所以做资产隔离保护的必要性不是很大,但提前做好筹划依然是非常有必要的。人生无常,我们永远无法预知哪片云彩下面的雨打破家庭生活的宁静,导致年迈的父母老无所依,年幼的子女幼无所教。尤其是对于子女教育而言,其刚性特征不言而喻,现在大部分家庭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。比如越来越多的家庭送孩子去私立学校甚至国际学校,倘若中间家庭出现变故,无力承担高额的学费,孩子的的教育该何以为继?虽说读书不是成长的充分必要条件,但谁又敢尝试这个风险呢?所谓“盛时常作衰时想,上场当念下场时”,未雨绸缪,总好过临时抱佛脚。
第二个需要做的就是规划好投融资的结构,将风险降到最低。对于企业主来说,融资或者说负债经营是常有的事情,传统的各种融资方式,在此就不做阐述了,各家公司有各家公司的难处和痛点,有些是无奈之举,有些是奋力一搏,不一而足。但是,对于部分企业主而言,是完全可以通过提前规划,来设计融资结构的,比如通过购买大额保单,在急用钱时可以进行保单质押融资,还可以通过信托,在急用钱时进行信托利益分配或者受益人借款等。像本案中,一个注册资本为1亿元,实收资本为5000万的企业,为了区区100万而走向高利贷的情况,通过这样的融资结构,是完全可以避免的。
而对于非企业主的普通大众而言,就需要提前做好投资结构了。最近几年,关于投资所爆出的风险,全国各地都有,而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多,400亿的泛亚余波未平,700亿的E租宝又席卷全国,多少个幸福的家庭瞬间面临危机。骗子固然可耻,替其宣传的媒体也应该追责,但这些都还只是外因。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,部分投资者对于高收益的贪婪,对于媒体的轻信,对于小礼物的追求,对于大部分理财产品缺乏也无力识别,才是内因。倘若不提前对投资结构进行规划,相信这样的投资骗局,不会是终点。
希望“辱母杀人案”这样的悲剧不会在我中华沃土上再次发生!
陈云 / 文
发表评论